空腹血糖是指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的血糖值,要求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正常值为3.9~6.1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测定时间是要从第一口食物后开始计算,正常值为3.9~7.8mmol/L。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空腹血糖是基础血糖,主要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保证人体正常活动,基础血糖的控制多受于肝脏调节,如果出现血糖过低,肝脏就会把储存的肝糖原释放到血液中去,确保血糖的稳定,但肝脏储存的肝糖原是有限的,为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需从饮食中摄入更多的糖原。
餐后血糖的控制与空腹血糖一样重要。全天的对血糖进行控制,是血糖处于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才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一般来说,空腹血糖高于餐后血糖。
在糖友监测血糖的过程中,有时却会出现空腹血糖高于餐后血糖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 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高峰期延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分泌过量已经高峰期延迟的情况,在空腹时胰岛素维持在比较高浓度的水平下,这样就出现在摄入食物后血糖不会再上升的情况。
2. 降糖药的影响
进行三餐前注射短小或超短效,晚上睡前进行中、长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者用量过大,低血糖后导致反跳性高血糖,均可使空腹血糖升高。如果三餐前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用量过大,则可导致餐后血糖偏低。
3. 饮食后运动强度过大
很多糖友在治疗过程中,控制饮食并坚持运动,这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但如果控制饮食后进行强度大的运动,很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偏低的情况。
4. 肝病对糖代谢的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甚至偏低,进餐后,血糖迅速升高,随后开始下降,餐后2-3小时的血糖值可能低于空腹血糖水平,这是由于肠道循序吸收葡萄糖,而慢性肝病患者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从而导致餐后血糖迅速升高,2小时后,由于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可使餐后2-3小时的血糖低于空腹血糖。
在控制血糖上,糖友要注意不应该一味地追求降糖结果,要合理的科学的指定方案,安排运动,控制饮食,让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