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科®(On•Call®)
img img
Health steward
健康管家
【糖尿病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正式发布,看看都有哪些更新!
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正式发布,时隔四年,这次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与策略,并且新增1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章节,让我们来看一下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吧。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仍然是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但最新指南强调了,对于无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降低)的人群,需改日复查确认,不包括随机血糖。
也就是说,新版的糖尿病指南在随机血糖这里细分了一下。如果缺乏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则需要同一时间点的两个血糖指标或两个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指标达到或超过诊断切点(不包括随机血糖)方可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两个不同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不一致 ,即一个血糖指标达到或超过诊断切点、另一个指标未达到诊断切点时,则需要再次检测达到或超过诊断切点的血糖指标,并考虑可能影响血糖指标检测结果的因素,方可诊断。
指南强调患者在诊断和检测的注意事项:
①在行OGTT前3天要保证每天至少进食含有1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果禁食或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会导致OGTT的血糖水平假性升高 。
②以下情况下不能以HbA1c诊断糖尿病:镰状细胞病、妊娠(中晚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艾滋病、血液透析、近期失血或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因为敏感性较低,一般不推荐采用HbA1c筛查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一旦HbA1c≥6.5%也可诊断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
③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需要应激症状消除后进行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
2.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新版指南增加了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章节,儿童及青年糖尿病指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发生的糖尿病。
•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成人标准一致。
•在诊断的同时要注意是否存在伴发病或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眼底病变等,以及睡眠呼吸障碍、血脂异常和肝脏脂肪变性等。
3.1型糖尿病(T1DM)
新版指南增加1型糖尿病章节。1型糖尿病(T1DM)特指因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具有酮症倾向的  糖尿病,患者终生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分期:可分为1期免疫紊乱期,2期血糖异常期,3期临床症状期。
•筛查:在高危人群(一级亲属等)中检测胰岛自身抗体以筛查亚临床期T1DM,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风险。
•诊断: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可根据临床特征判定为疑诊T1DM:
①诊断者年龄较小(<35岁);②诊断者体重指数较低<25kg/m2或非意愿性体重减轻;③酮症酸中毒;④起病时血糖升高明显,需启动胰岛素治疗;⑤合并T1DM家族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所有疑诊T1DM患者 ,均应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和c肽水平,并进行随访;对部分胰岛自身抗体阴性的特发性T1DM患者、有家族史或伴有特殊症状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排除单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尿病。
•监测:在1型糖尿病诊断后,应尽早提供连续血糖监测技术用于糖尿病管理。
•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以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方案为核心的综合管理
参考资料: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发布时间:2025-01-20
文章来源:艾科健康管家
分享:
返回列表